2016年6月26日 星期日

房地產2-02:為什麼「先存指數」再買房?(2016年版)


(寫在前面原本的文章寫於2011無名小站上發表由於無名小站已經關閉所以將舊文章整理重新編排)

本文介紹,先存指數再買房子的理由。

你買進的房子,是資產,還是「負債」?

上一篇文章中,我們討論了,有錢人做的和你不一樣:

年收入1,000萬以上的家庭,收入有60%是股利所得;年收入100萬以下的家庭,收入只有5%是股利所得。

《富爸爸窮爸爸》一書中也提到:

1.有錢人是買進資產:可以幫他創造「現金流入」的東西。比如穩定配息的股票,或者穩定收租金的出租房屋。

2.窮人只是花費:他就只是一直花錢、一直讓「現金流出」,所以沒有存款。

甚至有的人「透支消費」:動用信用卡循環利息滿足購物慾望,比如,刷卡10萬去買最大尺寸的電視,只繳每月最低應繳金額,一年後要額外支付15%的利息1萬多元,足夠再買一台小電視了。

3.中產階級呢?是買進「自以為資產」的「負債」。比如說,拿出大部分的積蓄去繳頭期款,然後貸款買房子。他以為買進了資產,事實上是買進了,「讓現金流出」(每月繳房貸) 的負債呀。

優先買進資產;減少(延後)買進負債

基於上述,我們應該「優先」買進,能創造「現金流入」的資產,「減少(延後)」買進,會造成「現金流出」的負資產(負債)

比如說,你手上有100萬元,是打算買房子的頭期款,假如,先把這一筆錢,拿去指數化投資存指數,靠著每年創造「現金流入」(股息),再滾入存零股,經過10年、20年後,你存指數的總市值,會比原始的頭期款「長大」很多(可能變成200萬或300)

所以,存指數10年、20年後,你可以拿出更多的頭期款買房子,跟銀行貸款的金額減少(或根本不必貸款),每月付的(房貸+利息)「少」了,等於是「減少」買進負資產(負債)

如此一來,你就往《富爸爸》說的「有錢人」更接近一步囉。因為這樣的資金運用,是有效率的。

自住房:晚10年,越買越貴

有人或許會質疑說:「慢著,10年過後,房子也會增值呀。晚10年買房,不就越買越貴?」

沒錯,房子跟股票一樣會增值。但是,根據統計,存指數「增值」的速度,勝過房地產增值速度。如果,10年後房價+50%,你的指數化投資市值+80%呢?

比如,單筆500萬,年化報酬6%複利10年會變成900萬。等於增值80%(900-500)/500=80%]。

當你的「資產增加」速度,超過「房價上漲」速度 對你的購買力而言,房價不算漲,而算是相對跌價!  

如果手上有個23億元,台灣哪間房子你住不起?看是要仁愛路上的帝寶,或者101大樓與北醫中間的信義之星,每間豪宅都任君挑選。

沒有買不到的房子,只要你的錢夠多。


(未完待續)

免責聲明:

本文只是提供各位『多一種理財的選項』,完全沒有逼各位一定要照我文章說的去理財。

選項多了一個,要選哪種理財方法?由你自己決定。

▲作者與各建設公司,均無任何利益往來。

此篇文章,是作者自行查看相關資料後整理而成,已儘可能精確完整,但作者不保證資料之正確性。如有疏誤歡迎來信留言指正。

▲本部落格所有資料均為版權所有,歡迎轉載分享,但請務必註明來源出處『效率理財王』,並附上本文網址。

相關文章:


本文對您有幫助嗎?請幫忙1.「讚」2.「分享」FB
(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『效率理財王』,並附上本文網址。)
3.想看最新文章?右邊訂閱欄位輸入E-mail,會自動收到哦

*不想漏接資訊,請在FB的「讚」旁邊按「接收通知」

4 則留言:

  1. 這篇的論點非常好!!! 我最近就遇到兩個先存股再買房的人,在40歲就達到財富自由!!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謝謝妳的回饋,這是很理想的理財順序.

      刪除
    2. 從資金運用效率來說,股票市場應該是好過房地產。但增值速度的結論應該保守一點,畢竟臺灣多數人的財富增值來自於房地產,小弟台南,五年前投入指數投資,五年後資產未見翻倍,但門前房地產已經翻過一倍了。但若就更長的時間,更廣泛的指數投資,或許不管是報酬還是風險,都會比持有單一不動產來的可靠。最後,感謝理財王花費這麼多心力在推廣指數投資上!

      刪除
    3. 謝謝YU-TING的回饋. 您說的沒錯,單一不動產因為城市/地段的不同,報酬率差異甚大!

      比如,我爺爺就沒有您的鄰居這麼幸運,我爺爺在家鄉山腳下買的一片地,40年了,不僅價格無法翻倍,連要本錢賣出都賣不掉呀... 如果當時台灣有指數化工具,爺爺的投資應該成長數十倍了.

      刪除